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考试大纲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计算机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财经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电气电子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护理专业).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机械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建筑技术类)2.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旅游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农学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汽车维修类).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学前教育专业).pdf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语文、数学、英语).pdf 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数据库开始萌芽;90年代,IBM、Oracle垄断国内数据库市场;本世纪初,“四朵金花”陆续成立;10年代,互联网公司开启“去O”浪潮;到了20年代,国产数据库已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当前,国产数据库仍在不断追赶与超越。 据国资委2022年发布的文件,截止到2027年,“2+8+N”党政与八大行业要实现数据库的100%国产替代。 如今2024年接近尾声,但面对国产数据库去“IOE”的口号和替换时间表,行业的态度却各有不同,有的企业已经在分享核心系统替换经验,也有企业依然认为替代难度太大,不敢轻易尝试…… 目前国产数据库到底能力如何?具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国产数据库替代倒计时下,各行业的替换进展和成效如何?在历经一系列调研、采访及资料整理后,第一新声摸清了国产数据库行业替代行业画像。 国产数据库的起步发展:从突破垄断到“百团大战”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关键期: 中国国产数据库发展历程 来源:第一新声研究院 国产技术萌芽期1980s: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推开了中国数据库领域的大门,培养了中国数据库的第一代人才。 国外厂商垄断期1990s:1989年,Oracle进入中国;1991年,Sybase进入中国;1992年,IBM进入中国;DB2、Informix拿下金融行业市场;1997年,Oracle拿下电信市场。 这一时期的国外数据库几乎垄断了中国数据库市场,占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80%以上。但是中国也有了第一代原型数据库,比如东软的Openbase、中软的Cobase和华科的DM Database。 国产厂商萌芽期2000s:基于863、核高基、973计划,人大金仓、武汉达梦、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等一批高校背景国产厂商成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的863 计划设立了[数据库重大专项],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并称“国产数据库四朵金花”的人大金仓(1999年)、达梦数据库(2000年)、南大通用(2004年)、神州通用(2008年)开始发展。不过在原有的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领域里,Oracle 和 IBM 的先发优势太大了,当时的环境要求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自主可控,于是国产数据库进入了死循环,没有市场就无法验证数据库是否可靠,无法验证数据库是否可靠那么就没有公司敢用,也就没有市场。 快速发展期2010年至今:云计算时代和开源社区的兴起,国产数据库开始了弯道超车。 万事需要契机,外力也在推动这一切。2014年,“棱镜”事件爆发,行业深刻意识到信息安全的紧迫性以及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四朵金花”等国产数据库被广泛关注。融资的融资,给项目的给项目,国产数据库开始迎来黄金发展期。以前都是背靠产学研这条线,自阿里喊出了“去IOE”的口号,腾讯、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和IT巨头也参与到国产数据库的开发之中,国产数据库开始了自身的市场实践之路。与此同时,一系列优秀的数据库和数据库公司诞生了,比如TiDB、OceanBase等,这也造就了2020年国产数据库“百团大战”的盛况。 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85.37亿元,2017年我国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至120.00亿元,其中国产数据库产品市场规模为17.15亿元,国外产品市场规模为103.07亿元,国产数据库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从2009年的4.0%增长至2017年的14.26%。 “去O”浪潮下,甲骨文垄断地位受到冲击,2019年5月宣布中国区裁员500多人,这也标志着国产数据库替换“国进外退”局面的初步形成。 2022年深化阶段:据2022年9月国资委79号文件,截止到2027年“2+8+N”党政与八大行业完成100%国产替代,替换范围涵盖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 在信创政策催化下,分布式数据库、云部署等技术不断成熟,国产数据库发展窗口被打开,新旧交替的历史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党政领域基本完成,金融领域整体替换率不高 国资委79号文件中的“2+8+N”,“2”是指党政,是信创产业发展的首要领域,“8”是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等关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也是信创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N”是指包括消费市场和各种企业级市场,是信创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市场和增长点。 根据第一新声调研,目前党政领域的数据库国产替代率高达80%,已经基本处于替换的尾声阶段。 国产数据库替代在党政领域成功试水后,开始逐步向八大行业稳步渗透。 得金融者得天下。 金融业数据库使用情况一直是数据库产业发展风向标。1998年,IBM DB2、Informix在金融核心系统落地商用,奠定了此后20年大小机在核心系统的格局。如今,金融业成为大小机下移的急先锋。 而国产数据库替换领域一直流传一句话:“金融摸着银行过河,银行摸着石头过河。” 银行领域的国产数据库无痛迁移,成为金融行业乃至整个国产数据库成功替换的关键。数据库作为基础软件,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淀,各大金融业开始了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程度的业务替换。 时间拉回到十年前,国产数据库替换已经在非传统银行的金融场景中布局。如国产数据库OceanBase在2014年双十一购物节上成功接管了支付宝10%的业务流量,2016年将支付宝所有核心数据迁移至OceanBase,全面支持支付宝的所有核心业务链路和五大业务板块;继支付宝之后,2015年成立的全球首家云上银行——网商银行,于2017年全面采用OceanBase数据库,成为银行业中率先实现100%去IOE和自主可控的机构。2015年,微众银行核心系统正式上线,TDSQL也承载了微众银行数百个核心系统和全行所有OLTP业务,成为第一个使用在银行核心系统的国产数据库。 除了在非传统银行的金融场景试点,小型金融企业的核心系统也是国产数据库的尝试领域。 2019年,张家港农商行采用国产数据库的新核心系统上线投产且高效稳定运行,成为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成功采用分布式国产数据库替代国外数据库的首个落地案例。2019 年 5 月,华为GaussDB OLTP 数据库在招商银行综合支付交易系统和工商银行内成功上线投产;2019年中信银行采用分布式数据库GoldenDB,这是国内首个在大型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核心系统中成功应用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湖北银行、梅州客商行则分别在2019年、2020年采用达梦数据库搭建的银行核心解决方案,实现核心业务的全面接管。 越来越多银行核心系统替换成功落地的案例,极大提升了业界对国产数据库的认可,也加速了替换的进程。 此时国家政策的发布如虎添翼。国家发布三年实现金融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的目标:经过2019年-2021年三年金融信创试点,2022年金融信创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国家明确要求第一年实现OA等外围系统的国产替代,第二年实现业务系统的国产替代,第三年实现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同时宣布第一批国产化试点金融机构,包括主要的国有大行、头部券商、交易所等共47家,要求当年新增IT采购的5%实现国产化,第二年实现15%,之后,又有两批机构进入试点,一共接近150家。 时间表已定,各大银行开始稳步推进数据库迁移。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产数据库46%的采购单位集中在金融领域,其次是政府,占比达18%。这一趋势也延续到了2023年。2024年上半年已经有130多个数据库项目落地,而金融行业集中了近6成的项目,运营商其次,占比超15%。 但根据第一新声调研及不完全统计结果,截至目前,八大行业由于对国产数据库的稳定性、迁移难度、运维难度等方面要求更高,所以整体替换率依然不高。金融行业非核心系统处于40%左右。但即使在政策和市场的加持下,我国整体银行业国产数据库替代约为20%,国外数据库在银行核心系统的占比仍在80%以上。能源行业不足15%,医疗、制造、教育等多个行业甚至不足5%,这距离“2027年’2+8+N’党政与八大行业完成100%国产替代“还有长的一段路要走。 叫好不叫座:数据库迁移难度大、成本高在首位 叫好不叫座,是目前国产数据库面临的尴尬局面。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国产数据库替代更多还是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层面进行尝试,而对核心交易系统的数据库国产化多少还存在犹豫。毕竟金融行业向来倡导“无损运维”,业务架构和代码调整以及不同数据库平滑迁移的风险,让众多大型金融机构不敢贸然在核心系统替换上迈出太大的步子。 首先,在数据层面,数据一致性、数据安全性和代码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在金融和政府等行业,数据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 其次,在功能层面,包括兼容与迁移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和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企业最担心的因素是兼容性。因为更换了数据库后,向下需要担心服务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适配性,向上还要考虑OA、ERP等应用系统的兼容性。 最后,在效果层面,包括稳定性、可靠性与性价比。其中,稳定性也是厂商和机构在选购时最在意的因素。 面对市场抛出的需求,国内数据库厂商则良莠不一。纵观整个数据库替换,从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向国产化数据库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开源数据风险、应用兼容性、系统可用性、性能和扩展性、迁移成本等一系列挑战。 一是数据库迁移难度大、成本高。这是国产数据库替换首当其冲的问题。主要聚焦在迁移过程中的兼容性、数据安全、停机时间、数据校验和性能保证等;缺乏数据库的一站式管理、运维与备份的复杂度高等也是数据库迁移后维护的一大难题。在迁移成本中,也包括兼容性的问题。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完成数据库的国产替代需要花上2~3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需要评估改造难度,一旦兼容性出现问题,损失重大。 二是开源数据库风险。开源数据库在银行业广泛使用,根据第一新声调研,当前我国银行业在用国产数据库中,闭源数据库占比仅为25.6%,大部分国产数据库都是在现有的开源基础上进行修改,国产数据库在研发、专利和代码自主化程度上低都是经常被人诟病的几大难点。但开源数据库存在不同开源协议要求和限制差别较大、安全漏洞、侵权感染、停服断供、政策风险、掌控能力不足等潜在风险。 三是国产数据库生态不完善客观存在。银行引入国产数据库的同时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包含管理、监控、备份、优化等需要相配套系列上下游伙伴共同推进,当前银行业数据库尚无事实标准和头部企业出现,各家技术选型未确定情况,ISV只能基于oracle标准或MySQL标准。 四是国产数据库性能和功能不完善。相较于Oracle等传统商业数据库,国产数据库在高可用、高性能等方面表现不足。如在业务高峰期存在一定的性能压力,面对复杂情况的漏洞发现和修复能力也差强人意。 国产化对于整个中国科技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整个市场大部分原因却是被政策催熟,在政策和市场都在全面加速的情况下,国产替换氛围感拉满但产品不给力,替换进程依然堪忧。 党政领域重心下沉,金融领域进入深水区 走得慢不重要,行稳致远才是关键。 当前,在政策利好和市场推动下,国产数据库依然在各个领域采取积极谨慎态度,调整不同行业的替换节奏。 第一新声在大范围调研后总结出了国产数据库替换两大特征: 一是在党政领域,数据库市场重心由省部级向地市、区县下沉。党政领域内部办公与电子公文在省部级的存量替换已接近尾声,当前向地市和区县大面积下沉,地方政府采购订单逐渐增加。 二是在八大行业,数据库正从非核心、次核心系统向核心突破,不同于党政,八大行业更加注重国产数据库的稳定性,为了防止核心业务风险的出现,前几年国产替换主要以非核心系统为主。以金融业为例,银行核心系统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15%左右;证券和保险核心系统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不超过20%。相关领域将成为未来三年国产替代的重点。 资本和企业都认为,国产化是中国数据库的绝佳机会,据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中国分析型数据库、交易型数据库来自海外厂商分别将仅剩约30%和50%,国产化的需求如同风浪,正引导国产数据库走向未知。 新王换旧王,远非一日之功。 “2027年完成100%国产化替代”不是终点,更应该是国产化数据库发展的里程碑。正如腾讯云数据库副总经理罗云所说:“国产化之路依然道阻且艰,国产数据库如何在产品服务和生态上全面跟进,需要甲方与乙方的共同合作,耐心应对过程中的坎坷与挑战,才能确保国产化战略的稳步推进。”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计算机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财经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电气电子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护理专业).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机械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建筑技术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旅游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农学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汽车维修类).pdf 202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学前教育专业).pdf
重要!2024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单发布!(附官网链接) 点蓝字关注加综测 赛氪 2024年03月31日 18:42 天津 2024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其中包含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3个、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1个、省份大学生竞赛榜单3个。最新的84项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的排行榜也同时发布。 对于这些高含金量竞赛,既可以提升专业能力,锻炼创新性思维,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但第一次参加竞赛,对竞赛的要点,核心,形式把握的也不是很准确。所以,经常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的同时颗粒无收。 # 教育部发布的 大学生竞赛榜单,含金量超高!
【校长杯专项赛】关于举办第九届(2024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4-05-31 | 作者:苏哲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CollegiateComputingContest,简称C4)是面向全国高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科技类竞赛活动,2016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大赛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教学、推动教改、促进融合、引领创新”的办赛理念,产生广泛影响。 本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其中“移动应用创新赛”作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竞赛模块之一,由浙江大学、苹果公司联合承办。2019年起,“移动应用创新赛”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内竞赛项目”。现将大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第九届“移动应用创新赛”分为启明赛道(原创意赛道)、启迪赛道(原创新赛道),并新增启航赛道。作品主题须紧扣竞赛推荐的应用领域及其他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参赛资格 参赛对象:启明赛道与启迪赛道参赛队员应是高等学校的在册和在校学生,启航赛道参赛成员可为在册和在校学生或毕业五年内的同学。 组队要求:启迪赛道与启航赛道每支参赛队最多由3名队员组成,启明赛道每支参赛队最多由2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只能加入一支参赛队伍,一支队伍可提交多个作品。 指导老师要求:每个参赛队必须有一名指导老师,最多两名。指导老师必须是参赛队所属高等学校的正式教师。 三、报名方式 参赛队在竞赛官网(http://www.appcontest.net)完成报名。需在网站填写报名表,报名表需要由所有队员签名后提交至网站。 四、作品要求 本次竞赛中启明赛道的作品须以iOS/iPadOS系统设计开发的应用程序(App)为原型,并须符合iOS/iPadOS系统的产品特性。鼓励参赛队伍下载使用Swift语言进行开发。 启迪赛道与启航赛道的参赛作品须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创性应用程序(App),参赛App应基于iOS/iPadOS系统设计开发,并须在iOS/iPadOS相关设备上顺畅运行。 作品主题须紧扣竞赛推荐的应用领域及其他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健康医疗、环保、养老、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与社会创新相关的物联网、食品安全、与社会服务相关的大数据/云服务等。参赛者可自由命题,自行搜集、获取相关数据,提供解决方案并能在移动设备上实际运行。 参赛队伍须将参赛作品上传至本次竞赛官方网站。在上传参赛作品时,各参赛队须按本规程的要求提交参赛作品相关说明信息。报名截止日期之前,各参赛队伍可随时修改、完善、更新已提交的报名信息。启明赛道与启迪赛道初赛不区分评审,各参赛队伍初赛晋级后需选择任一赛道继续参赛。 初赛提交参赛作品时,选择启明和启迪赛道的参赛队伍必须提交作品说明文档(使用模板),可自主选择提交App效果图、宣传海报等一张。选择启航赛道的参赛队伍必须提交商业计划书(10页以内)及作品下载链接,可自主选择提交作品介绍视频。 进入复赛提交参赛作品时,选择启明赛道的参赛队伍必须提交作品说明文档(使用模板)和视频,可自主选择提交产品原型图。选择启迪赛道的参赛队伍必须提交作品说明文档(使用模板)和视频,可自主选择提交部分源代码。 进入决赛后,启迪赛道的参赛队伍可对作品继续进行完善,但不能变更作品主题和内容,并根据决赛要求提交视频和可在移动设备中运行的App应用。启航赛道的参赛队伍须提交作品下载链接,并根据决赛要求提交视频、海报等宣传材料。参赛作品以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提交的最后一版为准。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如有上线至App Store的需求,组委会可免费为其提供开发者账号,在准备作品演示的过程中(决赛参赛作品须能进行现场演示),苹果公司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五、日程安排 1.初赛作品提交截止: 启明赛道与启迪赛道为2024年6月20日晚23:59;启航赛道为2024年7月20日晚23:59; 2.复赛作品截止:2024年7月20日; 3.集训:2024年8月中下旬; 4.网评:2024年8月底; 5.决赛:2024年11月中旬。 (启明赛道分为初赛、复赛两个阶段;启迪赛道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启航赛道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六、奖项设置 启迪赛道奖项设置如下:一等奖6队(含AR赛道2队),二等奖21队(含AR赛道2队),三等奖33队(含AR赛道6队),最具创新奖1队,优秀组织奖5名,社会责任创新奖、杰出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区域赛奖项若干名。 启明赛道复赛奖项设置如下:环境保护专项奖、全民健康专项奖、兼容并蓄专项奖各1-2队,区域赛奖项若干名。 启航赛道奖项设置如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队,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 七、其他事宜 1.有关参赛事项的要求和补充信息,请查看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appcontest.net 2.参赛人员须加入QQ群:297795995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4年5月31日
2024年全国高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启动 2024-04-09 10:24 发布于:北京市 2024年全国高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已经启动,大赛旨在以赛促学,引导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助力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各专业学科间的有机结合,提升在校大学生的IT应用和实践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赛将于2024年6月22日举行初赛第一场,2024年10月19日举行初赛第二场。大赛官网为jsjjn.52jingsai.com。大赛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包含研究生、本科及职业院校学生。本届大赛共设本研组(本科及研究生在校生)和高职组(专科在校生)两个组别,参赛人员必须符合本组别的学历规定。 大赛分办公软件应用赛和编程算法赛两个赛项。办公软件应用赛包括MS Office Word、MS Office PowerPoint、MS Office Excel和WPS Office综合应用;编程算法赛包括C/C++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和Java程序设计。 大赛分为初赛(知识素养赛)和决赛(实践应用赛)两个阶段,采用晋级制。初赛阶段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技能的操作,采用选择、判断和实操等具体方式。决赛阶段重点考察选手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上机操作的形式,即参赛选手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指定的软件工具完成实操考试。大赛专家组根据选手提交的最终文件按照评审规则进行评分。 欢迎各省高校或社团组织报名参加。
随着排行榜单上参赛队伍数据的不断刷新,一场汇聚全球高校智慧火花的盛宴,2024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初赛阶段正在火热比拼中。本次大赛旨在通过激烈的算法比拼,激发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新思路,探索气象大数据的奥秘,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竞赛平台已开始提供比赛的训练数据,参赛选手们可据此训练模型以及制定预估策略。 特别介绍:大赛主办方之一、决赛比赛地点预告——鄂尔多斯欢迎你! 鄂尔多斯,这座融合了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活力之城,以它独有的“暖城”魅力,张开怀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领航者,鄂尔多斯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以及羊绒产业等领域树立了世界级的标杆,这里不仅拥有国家煤炭保障基地的坚实后盾,还有清洁电力供应、油气战略储备、氢能应用示范及储能实证的前沿探索,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压舱石”。 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上,大数据挑战赛不仅仅是对参赛者的历练,更是鄂尔多斯展现其魅力与潜力的窗口。大赛期间,除了紧张激烈的比赛,选手们还将有机会漫步在鄂尔多斯的蓝天白云下,体验草原文化的民族特色,感受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见证这座城市在创新驱动下的日新月异。 大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鄂尔多斯的特色元素,从报名到决赛,每一步都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我们期待选手们在比赛之余,去触摸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体验“十万青年聚暖城”的热情,享受“暖城人才周”带来的优惠政策,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选择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播种你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竞赛规程 一、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全球开放,不限年龄国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业人员均可参赛。具体要求如下: • 可以自由组队参赛,具体组队要求见报名&组队的相关说明; • 参赛选手应保证报名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如队伍中的选手信息不符合要求,组委会有权取消整个队伍的参赛资格及奖励。 为了保证大赛的公平性,大赛主办和承办支持单位如有机会接触赛题和相关数据的人员不允许参赛。 二、赛制说明 本次大赛分为报名&组队、初赛、复赛和决赛等三个阶段,其中初赛和复赛由参赛队伍在线提交相关模型文件,大赛指定平台的测评系统进行自动评测得分;决赛要求参赛者进行现场演示和答辩。
竞赛信息 关于组织 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暨第十八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的通知 各高等院校、各相关单位: 随着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计划的指导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继续主办 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暨第十八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现将有关竞赛事项发布如下。 一、竞赛目的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博弈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智力磨炼、竞争的重要形式之一,人工智能诞生之时,就与博弈结下不解之缘,一些学者或科技公司积极参与并做出重要贡献。如图灵发明的国际象棋的“纸上下棋机”、香农提出了国际象棋的“极大-极小算法”、纳什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IBM“深深的蓝”国际象棋程序打败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谷歌“阿尔法狗”围棋程序打败世界冠军李世乭和 OpenAI 电竞游戏程序打败 Dota2 传奇五将人类顶级团队等等,每次突破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爆发并极大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正是这些杰出学者的重要贡献,为计算机博弈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中可见,博弈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而发展,也加快了博弈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催生了计算机博弈这个重要研究方向,其挑战性、趣味性又使其成为人们所追捧的研究热点。 本赛事的设立,希望通过参与者“教会”计算机下棋、打牌、搓麻将,参与机-机对抗,培育博弈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高对抗性的棋牌游戏为研究载体,以理论与实际系统构建相结合为原则,吸引学生、有兴趣的爱好者参与计算机博弈(Computer Games,亦称机器博弈)研究之中。大赛既可个人参赛,也可组队参赛;能实现与专业知识、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对接;其操作性强、竞赛规则透明、竞赛成绩判定准确,19 年来的办赛历史充分证明竞赛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赛事也特别贴近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竞赛旨在调动大学生学习与研究热情,有效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水平、培育人工智能实战技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为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竞赛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承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3.协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 4.技术支持单位:赛氪网 大赛将设立组织委员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的评判与答辩工 作;设立仲裁委员会负责比赛过程的监督与异议处理。 三、项目设置(20 项内) 1.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 竞赛项目包括:五子棋、六子棋、点格棋、苏拉卡尔塔棋、亚马逊棋、幻影围棋、不围 棋、爱恩斯坦棋、军棋、海克斯 10 种棋类等项目,该比赛仅面向在校大学生。 2. 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竞赛项目包括:中国象棋、围棋(19 路)、国际跳棋(100 格)、国际跳棋(64 格)、 二打一扑克牌(斗地主)、桥牌、德州扑克、藏棋久棋、麻将 9 种棋牌类项目,该比赛面向 社会所有人员 四、时间与地点 1. 报名 所有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需先注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并缴纳会费,才能报名参加比赛,否则无法获得相应证书。注册网址为:http://caai.scimall.org.cn/member/login.php。注册时在“发展来源”中请选择“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会员类别按照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非学会会员,将无法登录成绩和打印参赛证书。 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分成为三个层次,即校赛、省赛和全国决赛,都属于该项比赛体系。其中校赛实行备案制:如果没有省级比赛的,则由各学校责任老师组织校赛,推荐参加国赛的队伍数量不超过校赛队伍数量的三分之一。校赛报名信息请填写“附件 1:计算机博弈大赛报名信息模板.xlsx”并提交组委会备案,同时提交参加全国比赛的队伍名称;如果有省级比赛的,其组织的竞赛报名等信息,由省赛组织者负责填报并提交参加全国比赛的队伍名称。 报名方式:通过赛氪网(https://www.saikr.com/computergames2024)进行报名,正式报到时,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的学校代表队需统一提交盖有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印章的纸制报名表,报名表需从报名系统里导出。 正式报名时间:2024年 6月25日~7月10日。 2. 比赛 比赛时间:2024年7月26-27日举行预赛,2024年8月2日~4日举行决赛。 比赛方式与地点:预赛和决赛均采用在线方式举行。 3. 报名注意事项 (1)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的参赛选手必须是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可以报名参加锦标赛项目,对参加大学生类的项目可以参赛但不参与名次排行,可颁发参赛证书。 (2) 在校大学生参加上述两个比赛,必须由学校(院系二级单位或研究所/院)统一报名并由所在学校该竞赛的联系责任老师负责审核确认,不接受个人报名; (3) 参加两个大赛任一比赛项目(2022 年新增的博弈创新比赛项目除外),同一单位的某二级学院,在同一项目中,参加全国决赛的参赛队,原则上不得超过 2 个,但上一届冠亚季军的队伍不受此 2 项名额的限制; (4) 2021 年新增的博弈创新比赛项目,在校大学生可以自己组队、指导老师认可,即可自行报名参赛,不受上述各高校的参赛队伍数限制,详细信息可加 QQ 群:769150684查看文档并咨询,报名网址:https://www.saikr.com/vse/innovate2024。该项目将分为初赛和决赛,其中初赛通过网评产生,决赛采用线上答辩评选; (5) 所有项目的每支参赛队,其队员一般不多于 5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 非在校大学生代表队,本人直接报名参赛,但需要填写承诺书; (7) 全国比赛为决赛,原则上要求各高校通过校级或省级选拔赛确定参加队伍,因此,在报名时,需要填报选拔赛参赛队伍信息。 五、竞赛规则 1. 有关各种棋类项目的比赛细则、总体竞赛规则、禁止山寨程序参赛规定等文件详见计算机博弈大赛网站。 2. 各个项目将根据报名队数的多少采取双循环赛或分组双循环赛(分先、后手各赛一场),种子队根据历届比赛成绩由组委会确定。现场抽签分组,小组成绩不带入决赛阶段。 3. 在两场比赛的间歇时间,可以修改或调整程序与参数(≤10 分钟),但不能更换计算机设备,得到现场裁判许可的除外。 4. 比赛采用定时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且取得双方认可的一方获胜;存在歧义时,由裁判决定胜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决出胜负,可采用加时赛或依据棋局由裁判决定。 5.原则上每个参赛队至少要有一名队员到现场操作比赛,如果在裁判规定的时间内没有队员参加比赛,影响了比赛的正常进行,该代表队将被取消相应项目的参赛资格。 6. 要求各参赛程序要独立开发,并提供程序设计文档。文档将作为参赛和被质疑时答辩的依据,文档模板详见大赛网站,签字页需扫描后合成,在竞赛前通过报名系统提交PDF 电子文档。 六、奖项设置 1. 各项对抗比赛颁发冠军、亚军、季军奖杯,并设一、二、三等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 2. 大赛获奖参赛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全部层次参赛队总数的 30%,具体奖励办法由组委会另行公布。 3. 对于参赛踊跃、获得奖项多的学校,将颁发“优秀组织奖”,对于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将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