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我校认定的学科竞赛之一。大赛旨在鼓励学生设计、实现综合性的计算机系统,培养系统级的设计、分析、优化与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团队协作能力。大赛共分为编译系统设计赛、智能系统创新赛、操作系统设计赛、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CPU设计赛5个赛项,主要面向软件类、信息类、人工智能类等相关专业学生。根据大赛通知要求,我校将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译系统设计赛(华为毕昇杯) (一)赛道设置 大赛分为编译系统实现和编译系统挑战两个赛道。编译系统实现赛道分ARM和RISC-V两个后端硬件平台。编译系统挑战赛道由华为公司命题进行竞赛。 (二)参赛对象及要求 编译系统实现赛道主要面向在校本科生,编译系统挑战赛道面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个参赛队伍人数不超过4人,允许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不可跨校组队;每位参赛学生只能报名参加1支参赛队,不可重复报名;每个参赛队最多有两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可同时指导本校多支参赛队。 2.允许报名的参赛队数量不限,但编译系统实现赛道只能由学校位成绩最好的两支参赛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学校的其他参赛队根据自愿原则可选择外卡参赛。 3.初赛阶段每队可选择ARM后端和RISC-V后端中的一个或两个参加比赛。如同一赛队选择两个后端参赛,且两个后端在初赛中均获得有效成绩,则初赛成绩取最好的一个计入决赛入围成绩。如果同一赛队的两个后端成绩均达到入围决赛的标准,则成绩低的一个后端以外卡身份入围决赛。 (三)赛事流程 1.报名:即日起-5月30日,登录竞赛网站 https://compiler.educg.net,填写相关信息,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在线报名。 2.初赛: 2024年4月20日—2024年8月10日,初赛线上作品提交,提交截止时间为8月10日23:59。初赛期间,大赛网站提供云端软硬件开发及评测环境,作品线上提交,完成功能和性能测试后,参赛队可申请开发板或测试所需线上/线下硬件资源,开发板由组委会根据完成情况审核后发放。 2024年8月10日—8月15日,初赛作品评审,公布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名单。报名和初赛期间会安排相应的技术培训。 3.决赛: 2024年8月中下旬,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的最终时间和安排将通过大赛官网、系统能力培养公众号及时发布。 二、智能系统创新赛(小米杯) (一)参赛对象及要求 1.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比赛采取组队竞赛的方式,参赛队为报名的基本单位。每支参赛队的学生人数为1~4人,同一学校的参赛队数量没有限制,不能夸校组队。 3.每位参赛学生只能参加一支参赛队,不可重复报名。 4.每个参赛队需有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是高校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每位高校指导教师可同时指导本校多支参赛队。 5.2024年5月30日之前,各参赛队有一次机会调整参赛队员。参赛队员的调整只能更换一名队员,并将调整前后的队员名单报送至组委会。5月30日之后,只能减少参赛队员,不能更换、增加参赛队员。 (二)赛事流程 1 报名:即日起—5月30日 登录竞赛网站https://is.educg.net/,填写相关信息,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在线报名。 2 初赛: 2024 年 7 月 10 日前,各参赛队在线提交参赛作品。 所有初赛作品,要求提供设计文档、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下实际执行结果视频和全部源代码,并将相关内容上传到智能系统创新大赛指定的平台。 2024 年 7 月 20 日前,组委会组织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和作品。 2024 年 7 月 20 日公布初赛成绩及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 报名和初赛期间会同步安排相应技术培训。 3 全国总决赛:2024 年 8 月下旬,进行全国总决赛(线下)。 三、操作系统设计赛 (一)赛道设置 操作系统设计赛分为“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以下简称“OS内核实现”)和“操作系统功能挑战”(以下简称“OS功能挑战”)两个赛道。 (二)参赛对象及要求 1.“OS内核实现”赛道的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OS功能挑战”赛道的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3.参赛队是操作系统设计赛报名参赛的基本单位,每支参赛队的人数为1~3人,同一学校的参赛队数量没有限制,不可跨校组队参赛。 4.在报名阶段,参赛队可选择参加“OS内核实现”赛道或“OS功能挑战”赛道,报名时选定参赛题目。每个参赛队只能选择一个赛道参赛,“OS内核实现”赛道只能选择RISC-V或LoongArch一种。 5.每位参赛学生只能参加一支参赛队,不可重复报名。 6.每个参赛队最多可有两位指导教师,在初赛阶段可没有指导老师,在决赛阶段要求至少一位指导老师。指导教师可以是高校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每位指导教师可同时指导本校或外校多支参赛队。 (三)赛事流程 1.报名:即日起-5月15日 在大赛官网https://os.educg.net/报名。 2.初赛: 2024年5月31日前,“OS内核实现”赛道参赛队完成初赛题目。初赛过程中,要求源代码与开发过程全部开源展示,参赛队应按要求提供开源发布的网址以供访问,并将相关内容提交到大赛指定的托管平台上。 2024年5月31日前,“OS功能挑战”赛道参赛队按照所选赛题的技术要求给出实现方案,并提交作品源代码和开发文档。参赛队应按要求提交项目的阶段性技术报告和开发状态演示,以便评审专家进行阶段性检查,并给出指导性建议。初赛过程中,要求参赛队的源代码与开发过程全部开源展示,参赛队应按要求提供开源发布的网址以供访问,并将相关内容提交到大赛指定的托管平台上。 2024年6月1日—6月15日,大赛评审委员会将对两个赛道的初赛作品进行评审,6月15日公布全国决赛入围名单。 3.决赛: (1)“OS内核实现”赛道 2024年6月15日—2024年7月31日,参赛队应按要求提交现阶段源代码和设计实现文档,评审委员会根据全国赛提交的源代码和测试结果给出各参赛队的成绩排名。 2024年8月1日—现场决赛日+现场答辩日,参赛队在线进一步完善本队项目,增加自选内容,并在现场决赛日完成现场指定题目。在现场决赛日后,参赛队的代码、文档、视频等开发资料对外公开。在现场答辩日,参赛队参加答辩并针对项目做整体展示,评审委员会给出成绩。 (2)“OS功能挑战赛道 2024年6月15日—2024年7月31日,参赛队完成并最终提交项目代码、项目设计与实现文档、项目展示视频等,评审专家进行检查。 2024年8月1日—现场答辩日,参赛队在线进一步完善本队项目,并提交项目代码和项目设计与实现文档。在现场答辩日,参赛队参加答辩并针对题目做整体展示,参赛队的代码、文档、视频等开发资料对外公开,评审委员会给出成绩。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 (一)参赛对象及要求 1.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每支参赛队的人数为1~3人,同一学校的参赛队数量没有限制,不能跨校组队参赛。 3.同一学校允许报名的参赛队数量不限,但只能由该学校成绩最好的两支参赛队进入全国总决赛。组委会可视实际情况向其他初赛成绩优秀的队伍发放若干全国总决赛外卡。 4.每位参赛学生只能参加一支参赛队,不可重复报名。 5.每个参赛队至少要有一位指导教师,最多有两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是高校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每位指导教师可同时指导本校或外校多支参赛队。 6.在2024年6月19日之前,各参赛队只有一次机会调整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参赛队员的调整只能更换一名队员,并将调整前后的队员名单和顺序、更换的指导教师(如果有调整)报送至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组委会。6月19日之后,只能减少参赛队员,不能更换、增加参赛成员,也不能更换指导教师。 (二)赛事流程 1.报名:即日起-5月30日登录竞赛网站https://db.educg.net,填写相关信息,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在线报名。 2.初赛: 2024年5月20日前,发布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章程和技术方案,同时向各参赛队伍发布初赛参赛题目初赛阶段的评测技术指标。 2024年5月20日—2024年7月10日前,参赛队按照题目所述技术要求给出实现代码,并提交源代码到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指定的平台。 2024年7月10日—7月19日,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评审委员会对初赛作品进行评审。 2024年7月19日,公布决赛入围名单。 3.决赛: 2024年7月20日,公布决赛题目及评测技术指标。在指定时间内(具体时间以组委会公布的为准),入围决赛的队伍应按要求线上完成并提交现阶段源代码和实现文档,评审委员会根据决赛提交的源代码和测试结果给出各参赛队的成绩排名。 2024年8月中下旬,线下举办,参赛队针对题目做整体展示并完成答辩,评审委员会给出成绩。 参赛队伍答辩、颁奖典礼和闭幕式初步安排在8月中下旬举行。如参赛队不能线下参与决赛第二阶段的答辩,将扣除相应的决赛成绩。 五、CPU设计赛(龙芯杯) (一)赛道设置 CPU设计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两个赛道。 (二)参赛对象及要求 1.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不能联合组队参赛,每位参赛学生只能加入某项赛事中的一支参赛队。 3.对于个人赛,各校的报名数和进入决赛的名额都不作限制。 4.对于团体赛,不限制各校的参赛报名数,但同一所学校入围团体赛决赛的队伍不超过2支,每队参赛人员不超过4人。 5.对于团体赛,最多为每校提供两套实验平台。 6.一位指导老师可同时指导本校多支参赛队。 (三)赛事流程 1.报名:即日起-6月20日登录大赛官网网站http://www.nscscc.com./进行线上报名。
原标题:中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开赛 7月16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CCF CAT中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哈尔滨市开赛。 CCF CAT中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2024年大赛赛事列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2024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名单”中。本届全国总决赛共开展全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测试开发大赛、全国智能体开发大赛、全国智能无人车大赛4个赛道的比赛。 其中,全国算法精英大赛累计万余名选手参赛,覆盖全国千余所院校。本届大赛通过初赛选拔出100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参与现场角逐。全国智能无人车大赛经各省区赛选拔,最终从报名参赛的600支队伍2700余名选手中选拔出65支队伍200余名选手晋级总决赛。全国测试开发大赛、全国智能体开发大赛等其他赛道也将同步完成全国总决赛。所有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选手将角逐全国冠亚季军。(记者 蒋平)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编程技术成为现代社会中一项必备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许多学校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竞赛。其中,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Java程序设计就是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比赛。 二、比赛内容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Java程序设计是一项面向职业院校教师的比赛,旨在评估教师在Java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能力。比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理论知识考核:对参赛教师的Java编程语言基础知识进行测试,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数组、面向对象等方面的知识。 2. 编程实践:参赛教师需要根据给定的题目要求,使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这些题目通常是实际问题的简化或拓展,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Java语言的各种语法和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项目设计:参赛教师需要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Java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这要求教师能够理解项目需求、规划项目结构、设计类和方法,并能够编写出可运行、效果良好的Java程序。 三、比赛意义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Java程序设计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比赛要求教师全面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知识和技能,不仅需要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实践经验。通过参加比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最新的编程技术和发展趋势。 2. 增强教学质量:比赛要求教师能够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比赛的训练和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促进交流与合作:比赛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改革。
近日,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工专业委员会、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专业委员会支持,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云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黑龙江省软件学会、黑龙江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协会联合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头歌教学研究中心、学堂在线(雨课堂)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落幕。昆明理工大学学生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陈艳丽、耿植林、罗一丹、李英娜等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方娇莉荣获优秀组织者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大赛颁奖典礼采取雨课堂直播的方式进行。大赛组织工作组组长、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潘波代表大赛第一承办单位致辞。潘波指出,大赛秉持“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共建共享”的教学理念,是信息化时代学生跨省、跨校联赛形式的重要改革探索,特色鲜明。比赛认真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竞赛试题中用“代码思政”的方式,较好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大赛使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参赛、云端监考的创新模式举行,实时监控考生答题进度,系统自动化评分,确保了大赛全过程公开,评分公正。本届大赛让学生通过比赛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开创了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跨校、跨地域的课程改革新思路,是一次不同层次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大比拼,也是全国各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成效的大验收。 本届大赛分设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两个赛道。自5月18日启动以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得到全国456所高校10975名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与去年首届比赛相比,参赛高校数量增长了286所,参赛学生增长了7272人,比赛的组织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激烈角逐,最终,258所高校的2465名参赛选手获奖。
为培养广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创造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促进形成良好校风,实现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共建共享”的目的,现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我校将于2024年6月举行玉溪师范学院第三届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不限专业、不限年级。分两个赛道:本科组赛道高职高专组赛道。 二、竞赛主题 智慧编程,创领未来。 三、比赛报名 1.即日起至2024年06月07日23:30。 2.报名方式 学生免费线上报名: (1)先在 https://www.educoder.net/ 网站“竞赛组织”模块上进行注册、完善个人信息(实名认证、手机号绑定); (2)点击 http://2024cyycx.educoder.net 进入大赛主页; (3)根据所在高校类型选择本科组或高职高专组赛道,点击“立即报名” 按钮参赛。 四、参赛流程 1.报名及参赛 注册→报名→选择练习卷模拟练习→个人线上或学校线下组织参赛(详见后续补充通知)。 2.比赛时间 2024 年 6 月 16 日(星期日)9:00-11:00。 3.比赛题型 (1)本科组赛道 比赛题型及分值:程序改错题(3题10个错,每个错3分)、程序填空题(3题10个空,每个空3分)、程序设计题(5题,每题8分),共100分。 (2)高职高专组赛道 比赛题型及分值:判断题(10题,每题2分)、单选题(10题,每题2分)、程序改错题(2题6个错,每个错3分)、程序填空题(2题6个空,每个空3分)、程序设计题(3题,每题8分),共 100 分。
1. 竞赛组成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CCPC)是由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织的年度性系列赛事,由以下各项比赛组成: 1) 每年8月~9月举办1场网络预选赛(简称网络赛); 2) 每年10月~11月举办4场全国赛(也称为分站赛)、1场全国女生专场比赛(简称女生赛)和1场全国高职高专比赛(简称高职赛); 3) 每年3月~6月举办全国总决赛(简称总决赛); 4) 每年举办的其他组委会认可的比赛,包括但不限于省赛、地区邀请赛、全国邀请赛等。 网络赛、全国赛、女生赛、高职赛、总决赛的命题与裁判工作由组委会指定命题单位负责,其他比赛相关事项由比赛承办学校全权负责,组委会进行监督,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2. 队伍组成 组队参赛,每个参赛队由3名队员和1名教练组成,参赛队员必须是所属高校在籍的本科生或专科生,教练必须是所属学校在职教师,教练有责任保证参赛队员身份的真实性。 每个参赛队员每年参加的全国赛不超过2场。 3. 竞赛方式 1) 比赛时长:5小时。当比赛进行一定时间后,若出现不可预见的事件,组委会有权调整比赛时长,但必须及时通告所有参赛选手。 2) 比赛模式:上机编程,实时评测,实时排名。 3) 比赛题目:11~14题,建议采用中文命题(术语可附英文)。 4) 比赛机器:每支参赛队共用1台计算机。 5) 比赛评测:采用机器实时评测,每通过一个题目升一个对应颜色的气球。 6) 比赛封榜:比赛最后一小时不显示排名变化情况,不升气球,颁奖后公布最终结果。 7) 竞赛语言:至少支持C、C++、Java三种语言。 8) 提交反馈:包括 Compilation Error(编译错误)、Runtime Error(运行错误)、Wrong Answer(答案错误)、Time Limit Exceeded(超时)、Accepted(正确)等。 4. 排名细则 所有正式参赛的参赛队按照解题数多少进行排名,解题数多的排名在前;若解题数相同,再比较总用时,总用时少的排名在前;若解题数和总用时都相同,则排名并列。 总用时为所有解出的赛题所用时间之和;每道赛题的用时是从竞赛开始到该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的提交时间为止,其间每一次被判为错误的提交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没有解出的赛题不记罚时。 以各校排名第一队伍的名次为该学校的排名;各校其他队伍排名取相应位置的下一学校排名为并列名次。 总决赛按本科组和专科组分别排名。 5. 全国赛参赛队伍的确定 1) 每场全国赛的正式参赛队伍总数由组委会与承办学校商定,总数控制在180~260之间。 2) 根据上一年度总决赛、当年网络预选赛、省赛的情况提前确定当年各学校参加全国赛的正式参赛队伍名额总数和具体分配办法。 l 网赛奖励名额:根据当年网络预选赛排名情况,依次分配数量不等的奖励名额;此项名额约占名额总数的45%。 l 总决赛奖励名额:上一年度总决赛中遵守竞赛纪律的参赛学校各获得1个奖励名额,获得金银铜奖的学校各额外获得若干奖励名额;此项名额约占名额总数的20%。 l 贡献奖励名额:当年CCPC各类比赛命题与承办学校、教练论坛承办学校各获得若干奖励名额;此项名额约占名额总数的10%。 l 省赛奖励名额:各省赛按参赛队伍比例获得若干奖励名额,由各省赛承办学校分配给相关学校(但上一年获得奖励名额且未使用的,当年不应再分配);此项名额约占名额总数的15%。 l 外卡名额:此项名额约占名额总数的10%,部分分配给各场全国赛,部分由组委会根据赛事推广需要和应急情况分配。 3) 全国赛有未报满的参赛名额自动转为外卡名额,由组委会进行分配;外卡名额不占用参赛学校已分配的名额。 4) 使用已分配名额、外卡名额参赛的队伍均为正式参赛队。 5) 各参赛学校可自由分配不同场全国赛的正式参赛队伍数,但应满足以下条件: l 不同场全国赛所使用的名额总数不超出分配的名额总数; l 全国赛命题校、承办校只能参加其他场全国赛; l 全国赛命题校、承办校在同一场全国赛的正式参赛队伍数不超过4;其他学校在同一场全国赛的正式参赛队伍数不超过3; l 参赛名额得到承办学校确认; l 同一学校不同场全国赛的正式参赛队伍总数不超过12。 6) 全国赛承办学校可视赛场情况自由分配打星名额(但需向组委会报备,且不得发放给上一年度总决赛中未遵守竞赛纪律的学校),使用打星名额参赛的队伍为非正式参赛队,不参与排名,不获得任何奖项。 6. 总决赛参赛队伍的确定 1) 根据当年各场全国赛的学校排名,形成总排名,取总排名前100的学校(若有并列,则可略微超出100;若排名前100的学校有放弃参赛的,可依排名取后续学校),各获得一个参赛名额。 2) 本年度女生赛学校排名前5的学校各获得一个女队参赛名额。若有学校放弃该名额,则按女队的学校排名往后顺延。 3) 本年度高职赛排名前10的学校各获得一个参赛名额。若有学校已经在全国赛中获得名额,则不重复获得,名额按学校排名往后顺延。 4) 上一年度总决赛的本科组学校排名前10的学校、专科组排名前3的学校,各获得一个奖励名额。 5) 上一年度和本年度总决赛的承办学校,以及本年度全国赛、女生赛、高职赛的承办学校,若依据1)~3)没有获得参赛名额,则可获得一个奖励名额。 6) 若有香港、澳门、台湾的参赛学校,则每个学校不超过两个参赛名额。 7) CCPC当年总赞助商可以获得2个打星名额,白金级赞助商可获得1个打星名额。 7. 全国赛奖项设置与排名证书 1) 设置金奖、银奖、铜奖,各奖项数目分别为有效参赛队伍数的10%、20%、30%,颁发奖牌和获奖证书。有效参赛队伍定义为至少提交通过1个题目的正式参赛队伍。 2) 可以设置最快解题奖,每个题目最快提交通过的正式参赛队伍获得该题目的最快解题奖,颁发奖牌。 3) 当正式参赛女队(3名队员皆为女生)数目大于等于3时,可以设置最佳女队奖,排名最高且获得铜奖或以上奖项的正式参赛女队获得最佳女队奖,颁发奖牌和获奖证书。 4) 可以设置顽强拼搏奖,未获得金奖、银奖或铜奖的正式队伍中最晚解出题目的1或2支参赛队获得顽强拼搏奖,颁发奖牌。 5) 按学校排名设置冠军、亚军、季军奖杯,授予赢得排名的相应队伍。 8. 总决赛奖项设置与排名证书 本科组: 1) 按学校排名设置冠军、亚军、季军奖杯,授予赢得排名的相应队伍。 2) 学校排名前10的队伍获得金奖,颁发奖牌和证书。 3) 学校排名第11~第30的队伍获得银奖,颁发奖牌和证书。 4) 学校排名第31~第60的队伍获得铜奖,颁发奖牌和证书。 5) 其他队伍获得优胜奖,颁发证书。 专科组: 1) 按学校排名设置冠军、亚军、季军奖杯,授予赢得排名的相应队伍。 2) 学校排名第1的队伍获得金奖,颁发奖牌和证书。 3) 学校排名第2~第3的队伍获得银奖,颁发奖牌和证书。 4) 学校排名第4~第6的队伍获得铜奖,颁发奖牌和证书。 5) 其他队伍获得优胜奖,颁发证书。 9. 竞赛纪律 1) 参赛队伍应按日程安排参加开幕式、热身赛、正式比赛、闭幕式与颁奖等活动环节。 2) 参赛选手可以携带诸如书籍、字典、手册、程序清单等文字性参考资料;但是不能携带任何可用计算机处理的电子设备,也不能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在比赛中应使用承办方提供的键盘鼠标,不得使用自带键盘鼠标。 3) 当参赛选手出现妨碍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时,诸如擅自移动赛场中的设备,未经授权修改比赛软硬件,干扰他人比赛等,组委会在评估行为后果后有权剥夺其参赛资格。 4) 比赛期间,交流讨论仅限于本队的3位成员之间,严禁和其他队伍成员或场外人员有任何交流行为,否则视为违纪,裁判有权处罚。 5) 比赛期间因故需暂时离开赛场同一时间同一学校不超过1人,由承办学校严格监督执行。